臭氧协同防控,科技帮扶如何“神助攻”?

尽管今年上半年臭氧的浓度有所反弹,但对于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研究,生态环境部门的脚步从未停歇。

“研究表明,臭氧浓度与VOCs和NOx排放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臭氧污染防治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区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表示,臭氧污染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下一步将会同科技主管部门,进一步研究臭氧污染的成因及转化机理;加强科技帮扶行动,督促地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科研成果尽快落地,支撑地方臭氧污染的精准治理。

38个预研课题强化研究,探明机理方能“对症下药

臭氧浓度受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前体物排放以及气温、辐射强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特别是晴天辐射强度高的情况下,臭氧污染形成的几率非常高。

来自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月,全国臭氧浓度同比上升4.3%。

源于不利的气象条件,今年4—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同比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湿度降低,气象条件接近5年最差水平,导致三大重点区域臭氧浓度同比显著上升,带动了全国臭氧污染反弹。

而进入炎热的夏季,异常的高温天气与长时间持续的臭氧污染更是有着紧密的关联,位于长三角与四川盆地区域的多个城市,臭氧污染频频袭来。

为有效科技支撑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科学研究,夯实科学治污基础。

邹首民介绍,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了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科技攻关方案,通过38个预研课题的研究,以及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组织开展的综合立体观测实验,逐步探明了臭氧污染形成的机理,进一步深化了对臭氧污染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提出了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思路和污染减排策略,“这些都为臭氧污染科学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测预警助力精准防控,有效控制浓度峰值

臭氧治理,需完善精准防控体系。邹首民指出,在预测预警方面,我国逐步形成了天地空一体化的臭氧及其前体物综合立体监测体系,基本实现了短期精准预报和中长期趋势预报。

提前预警、早做谋划,能起到效果吗?不妨来看成都的“现身说法”。

今年8月初开始,四川省包括成都在内的11个城市均存在连续臭氧污染风险,局部存在中度或重度污染风险。

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部门了解到,成都市自8月3日零时启动臭氧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这是今年新修订的臭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布后启动的第一个臭氧预警。

成都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介绍,新预案的实施对臭氧污染防控起到明显效果:预警期间,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积极参与,截至8月14日,全市成功争取到3个优良天,有效避免了全域中度和局部重度污染的发生,臭氧浓度峰值也得到有效控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许多中大型城市臭氧前体物的排放仍处于高位。

聚焦重点行业前体物减排,邹首民指出,生态环境部门突出重点防治,针对不同行业的臭氧主要前体物排放情况,开展精准管控和协同减排。在监督帮扶方面,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融合卫星遥感、自动监控等多源监管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协同分析,大幅提升了问题线索识别的精准度,实现了任务清单的在线推送和在线监督帮扶。

科技帮扶“大显身手”,“一市一策”成效显著

如何进一步助力地方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强化科技帮扶,成为有力的“助推器”。

邹首民介绍,生态环境部组织实施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派驻52个专家团队深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等区域54个城市一线进行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指导。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信息显示,自今年5月起,生态环境部启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为重点,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着力解决造成臭氧污染的突出问题。

截至7月20日,共向89个城市推送问题线索5000余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现场排查,整改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促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深入各城市的工作组,不仅帮助地方精准识别在臭氧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市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综合解决方案;还建立会商机制,剖析污染成因并明确污染防治对策,加大区域联防联控的力度。

此外,工作组及时总结回顾,凝练各城市污染防治的进展成效和存在问题,助力驻点工作组不断提升科技帮扶能力;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城市间“互助式”技术帮扶、省级专家团队和各市专家团队点面结合等方式,提升驻点跟踪研究成效。

在成都,百名专家上门“问诊”, 为企业“开药方”,帮扶相关企业提升环保绩效水平,支持企业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实现稳产增产;

在衡水,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衡水市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整合各类环境信息,科学分析大气污染成因,摸清了衡水市大气污染的症结所在,助力科学开展应对;

在太原,借助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力量,建立“排查、会诊、整改、销号”闭环工作机制。为企业送法规、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补齐了企业臭氧污染防治技术、人才和能力短板。

“‘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是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帮助地方提升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邹首民如是说。


上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生态环保督察 守护绿水青山

下一篇:区块链赋能生态环境

展开